初秋时节,我独自踏入粤西德庆县这片土地。此行非为访古寻幽,而是为了探察一县之经济肌理、文化血脉与生态呼吸。我以脚步为尺,以双眼为镜,于寻常巷陌与产业园区之间,试图捕捉德庆悄然前行的真实脉动。
踏入德庆竹篙粉产业的核心地带,空气中弥漫着米浆蒸腾后特有的清甜与微酸。这碗源自乡野的寻常粉食,如今已是德庆人引以为傲的味觉名片与致富源泉。我驻足于一家坚守传统工艺的作坊,亲眼目睹那看似简单的制作过程——米浆蒸熟后,被晾晒在特制的竹篙之上,在清风与阳光的自然作用下,形成爽滑而富有韧性的独特口感。这古老的智慧在机械时代依然焕发着生命力,不仅维系着传统滋味,更凝聚起众多家庭作坊与小微企业的生计。竹篙粉产业的兴盛,正是德庆人将乡土智慧转化为市场价值、以地方特色撬动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循着历史的脉络,我来到德城古街。青石板路延伸入巷,两旁矗立着历经风霜的明清老宅。令人欣慰的是,这些古建并非僵死的标本。在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下,不少老屋焕发新生,其中更不乏飘出竹篙粉香气的特色小店。我寻香步入一家临街老铺,亲眼见店主娴熟地切粉、淋上秘制酱料。指尖拂过斑驳砖墙,舌尖尝到爽滑米香,历史与当下在味蕾上奇妙交融——竹篙粉不仅是舌尖美味,更成为活态传承的文化符号,在古街的肌理中找到了新的生长点。这活化古建的智慧,正是德庆人守护文化根脉的自觉担当。
展开剩余45%目光投向德庆的母亲河——西江。沿江而行,生态湿地公园草木葱茏,水鸟翩跹。西江河水清澈如许,倒映着两岸翠绿。这绿水青山并非天生馈赠,而是生态修复与产业绿色转型的结晶。竹篙粉的“竹”字,提示着它与自然材料的紧密联系。我了解到,当地对优质水源与洁净空气的守护,为竹篙粉的晾晒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保障。江水奔流,仿佛在诉说德庆人“宁要绿水青山”的坚定抉择,而这绿水青山,也滋养着竹篙粉产业的独特风味与持久生命力。
这一程独行,德庆予我的震撼远超期待。它不盲从喧嚣的潮流,而是将自身禀赋——无论是竹篙粉之醇香、古建之厚重,抑或山水之清嘉——淬炼成独特的发展路径。竹篙粉产业之兴,是乡土智慧与市场活力碰撞出的火花;古街活化之智,是文化遗存融入日常生活的从容转身;生态保护之力,则彰显了发展观的时代超越,亦为传统美食提供了最本真的注脚。
德庆的实践昭示,一方水土的振兴,非靠宏大叙事,而在于踏实地深耕脚下土地,让传统在当下焕新,使发展真正惠及民生。这沉静而坚韧的探索,如同西江之水,滋养着竹篙粉的独特风味,也必将成为无数中国县域可资镜鉴的活水源头。
发布于:广东省
